您好,欢迎来到濮阳文明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习近平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更多头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讲文明树新风

濮阳市南乐县郭庄村:灯笼照亮人的精气神儿
发表时间:2019-01-24   来源:濮阳文明网   字体: [][ ][ ]   [打印] [关闭]

图为灯笼展示。图片来源:濮阳日报

 

图为研究新产品。图片来源:濮阳日报

 

图为制作灯笼框架。图片来源:濮阳日报

 

图为赶制灯笼。图片来源:濮阳日报

 

图为女工们在高兴的制作灯笼。图片来源:濮阳日报

 

图为介绍灯笼制作过程。图片来源:濮阳日报

 

图为提着刚糊好的灯笼去晾晒。图片来源:濮阳日报

 

  在中国民间,灯笼是喜庆的象征,寓意吉祥。每到年末岁首,老百姓家家户户都会挂起灯笼辞旧迎新。近日,记者赴有“灯笼小镇”美誉的南乐县城关镇郭庄村采访时发现,这里的房前屋后已先于别处挂起了灯笼,院里院外也摆满了灯笼,俨然一片灯笼的海洋。

  郭庄村位于106国道西侧、南乐县城北1公里处。村子不大,统共800来口人、800来亩耕地,但名头却很响亮,先后被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无邪教先进村,河南省生态文明村、卫生村。“这一切荣誉都来之不易,”郭庄村党支部书记郭伟谦说,“而且也都与灯笼有关。这样说有点玄乎,但红彤彤、亮堂堂的灯笼确实照亮了人的思想和行动,叫人积极向上、光明磊落,进而助推了乡村文明建设进程。”

  郭伟谦告诉记者,郭庄村的灯笼制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往前可以追溯至清康熙年间。那时村里有画龙皮的画匠,因制作工艺相近,捎带生产出灯笼,其中尤以陈氏高祖制作的灯笼最为出众。到嘉庆年间,陈氏后人赴京创业,与人创办文盛斋商铺,专门从事灯笼的制作与销售。京城自是繁华之地,店铺林立,商贾云集。陈氏灯笼博采众长,制作工艺代代精进,从单纯的实用功能发展到兼具审美功能。其生产的宫灯、纱灯、壁灯、会灯等,一时驰名京华。到清末,朝廷腐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为避战乱,陈氏一家离京回乡。郭庄村主要有郭、陈两个姓氏。郭氏族人倾力安顿了落魄回乡的陈氏一家老小,陈氏则把灯笼的制作工艺传于郭氏。灯笼缔结了陈氏子孙与郭氏子孙辈辈和睦的邻里关系,灯笼的制作工艺也代代相传到今日。

  郭伟谦说,郭庄村的灯笼既有历史,也有传承,缺少的是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化经营。为发扬光大传统灯笼制作工艺,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把郭庄村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灯笼小镇,集灯笼生产、灯笼展示、灯谜竞猜、灯笼制作体验和灯笼文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2018年8月,村里投资160多万元,组建成立了濮阳鑫烨灯笼有限公司。目前,不仅全村有80%以上的农户从事灯笼制作,还有山西长治等地的群众慕名前来学习灯笼制作工艺,灯笼公司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日益凸显。

  一路走来,那些宫灯、马灯、冬瓜灯、莲花灯……灯灯鲜艳夺目,灯灯惹人爱怜。它们将郭庄村点缀得绚丽多彩,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其实,在郭庄村走访,不时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的,除了那些大小不等、款式多样的灯笼,还有那些名字古朴典雅的街巷,如昌盛灯笼胡同、和谐灯笼胡同、双鱼灯笼胡同、六方灯笼胡同等。这里的灯笼文化有多么深厚的群众基础,由此可见一斑。在濮阳鑫烨灯笼有限公司的大院里,码放着造型各异的百余个灯笼,有些灯笼上写着“中国梦”“奔小康”等字样。工人有焊铁丝的,有糊灯布的,有打包装箱的,一派繁忙景象。正在为一个八角形灯笼添加金穗子的聂姓女工说:“以前我们都是小打小闹地自个经营自个的,做好灯笼拿到集市上去卖,现在我们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都是接到厂家订单后再生产加工,再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了。”

  今年53岁的陈战国是陈氏灯笼的新一代传人,也是灯笼公司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眼下春节、元宵节临近,灯笼作为庆贺节日的吉祥物,日渐走俏年货市场。特别是近年各地在节日期间推行禁放烟花政策,灯笼愈发显得不可或缺起来。他说,以前的灯笼一般是用普通红纸或玻璃纸糊的,灯笼的框架则是用秫秸、竹篾、苇秆等农村常见的材料扎制的。现在灯笼的面料多改用金丝绒或绸缎布料了,框架也改用铁丝或钢筋支撑。而且,现在的灯笼都可以开合折叠,收放自如。这样便于长途运输,存放的时间也长。因质量过硬,名声响亮,灯笼供不应求,远销山东、山西、河北等地。进入腊月以来,公司每天都能往外发走500多对灯笼,多的时候,一天能走2000多对。“今年我们已不再接受订单了,单是一些企业的广告灯笼就够大家忙活的了。平时可以让大家加班加点,要过年了,也该给大家放假了。不能光叫人家消费咱的年货,咱也得买点人家的年货去。”陈战国说。

  郭伟谦告诉记者,郭庄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两户,郭康宁是其中之一。郭康宁有两个孩子,大的在上幼儿园,小的刚会跑。他患有尿毒症,卧病在床;他的父亲去年8月在一地板砖厂打工时伤了腿,造成粉碎性骨折,至今下不了床。两个主要劳力一病一伤,让这个家庭的经济一度陷入困境。所以,灯笼公司一成立,村里便优先安排郭康宁的母亲和媳妇接受培训、来此务工。现在,婆媳俩的收入加起来,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郭康宁的媳妇叫高瑞娜,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糊灯布工序上忙活着。她说:“糊灯笼这活儿不累,既能在家门口挣钱,又能照顾家里。有了这份收入,俺家境况好多了。更主要的是,每糊好一个灯笼,俺心里就亮堂一分。这红红火火的灯笼,看着招人喜欢哩。”在大红灯笼的映照下,高瑞娜笑靥如花。

  采访结束的时候,一轮新月已升上树梢。回头望去,暮色中的郭庄村愈显恬静祥和,灯月相映生辉,诗情画意弥漫。这情景,不由得让人想起明代唐伯虎的诗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濮阳日报 记者 僧少琴 刘文华 通讯员 刘玉娜)

地方传真
更多>>
微信图片_20220826084056.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范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提高政治站位中推进党的建设,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着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展现组织部门砥砺奋进的精彩篇章。
我们的节日
更多>>
濮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电话:0393-6666867  传真:0393-6666869   邮箱:hnpywmb@163.com
豫ICP备案号(豫ICP备05022042)豫新备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豫)字第085号